南京云錦:逐花易色 把燦爛云霞織進煙火人間
長江,這條蜿蜒流淌的母親河,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也滋養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江流域的非遺文化,以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地域特色,成為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雙語微紀錄片《非遺有新人·長江篇》追尋長江千年文脈的流淌,講述薪火相傳的故事,感知國潮風起的澎湃,讓江畔的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閃耀全世界。
綿延6300余公里的長江造就了千年文脈,孕育出璀璨奪目的沿岸文化。文化如水,長江如錦,中國四大名錦,南京云錦、蘇州宋錦、蜀錦皆誕生于長江流域。其中南京云錦因其材質“金紗翠羽”、色澤“燦若云霞”,有著“錦中之冠”的美名。
南京建鄴區茶亭東街240號,距秦淮河不遠處,坐落著一棟高約6層的古樸建筑:門頭琉璃黃瓦,墻體經緯交織,這里是有著1600多年手工織造歷史的南京云錦火種保存地——南京云錦博物館。“翻閱《紅樓夢》,滿目皆云錦。”這項古老技藝浸染著曹雪芹筆下濃厚的人文底蘊,更是被專家稱為中國古代織錦工藝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令世人驚嘆著迷。
赤心暗許,錦上芳華
多年以后,陳誠仍記得去找父親,第一次見識到南京云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的那個下午:
推開夕陽下熠熠生輝的南京云錦博物館朱紅色大門,直行左拐,循著一陣富有節奏的“吱吱呀呀”聲,父親映入眼簾——他正凝神聚氣地端坐在一架由木頭和絲線組成的神奇裝置下來回推拉。霞光將盡,機房古樸,唯其手下那一段布匹燦若煙霞、仿若有光。
這驚鴻一瞥就此烙印陳誠心間。此后數年,盡管身為“織二代”,他并未按著“云錦織造傳人”這一標準軌跡成長,大學期間主修的也是與南京云錦織造技藝看似無甚關聯的發動機專業,命運的車輪卻不忘舊轍,仍將他帶回了夢開始的地方:2009年,陳誠大學畢業,時逢“南京云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他經父親引薦,到南京云錦研究所參與織機設備改造,一改就是3年。
“腦子活,坐得住,上手快”。有著30年南京云錦織造經驗的“老師傅”楊建順看上了這個“小師傅”。他覺著眼前這個機靈小伙光忙著改造織機有點可惜,“何不教他把南京云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一起操練起來?”揣著這個念頭,楊建順向陳誠伸出了“收徒”橄欖枝。就這樣,2012年,27歲的陳誠從機械跨行紡織,正式踏上了“子承父業”的道路。
長達3年的織造設備設計改造,令陳誠摸透了各類傳統織機的脾氣,但直到上手親自紡織,他才發現其間的幽深微妙:從認識原料、挑花結本、再到織機妝造……整個南京云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所需的基本知識,他前后花了3年才大致熟悉。出師后,陳誠順利入駐云錦研究所的核心部門,并在這里駛入了將南京云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發揚光大的快車道——參與了大量絲織品及織機文物的復原改造不說,還創新了多項發明專利,成為南京云錦織造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上下求索,逐花易色
陳誠的跨界之旅,并非開局坦途。
南京云錦的生產工藝極其復雜,前后包括紋樣繪制、挑花結本、原料準備、造機、織造等五大工序,一匹云錦需倚仗兩名織造師傅“一個在上拽花提經;一個在下投梭織緯”,互相配合完成。妝花色彩繁多,又是純手工,因此織造速度極慢,自古即有“寸錦寸金”的說法——兩位師傅通力合作,一天也僅能織出5~6厘米,一件龍袍更是動輒耗時3年。
師父楊建順讓陳誠先從拽花工學起:先手腳并用爬上高達4米的大花樓織機,再反復提拉花本上的耳子線帶動大纖,把花紋傳到織口供下面織手挖花盤織。原理看似簡單,但其實頗考驗手速眼力,陳誠初學就遭遇了“眼會了,手卻沒跟上”的窘境。師父楊建順看在眼里,適時為其指點迷津:“一掄、二掀、三抄、四會、五提、六捧、七拽、八掏、九撒”,在這套朗朗上口的拽花古法口訣的加持下,陳誠漸漸跟上了節奏。
“自己能不能干好?又能干到什么時候?”在織機上一坐就是一整天的陳誠,常常腰酸背痛地陷入自我懷疑。半年后,疑云散去,提花動作形成肌肉記憶,“忍受”走向“享受”,陳誠在“親手剪下自己第一塊云錦”時咂摸出些許成就感。
雄闊的山、溫柔的水、古韻的城、清綠的林……一方方美輪美奐的云錦離不開南京云錦織造技藝里的核心程序“挑花”。明代宋應星曾在《天工開物·乃服》中贊其: “心計最機巧。”“以絲線作經,以棉線為緯”,按古時結繩記事法,將圖案分解成點,再由點重新編織成圖案,“挑花”堪比“古代版”計算機編程。陳誠要做的就是在這膨脹起來的、數以萬計的像素化小方格中,條分縷析地標識出各色絲線的恰當位置,并運用想象力將其投射至云錦織造中去。
經線多以桑蠶絲制成,十分纖細,僅為頭發絲的三分乃至六分之一,但“多或少上一根,織出的效果都會差之千里”。一次,陳誠在復原一塊古代面料時多番嘗試仍屢屢受挫,請幾位老師傅過來一瞧才知原來是其中一根經線跟另外一根重疊了!他當即將其抽掉,矯正了方向——經此一役,陳誠才深刻體會到師父平日里一再強調的“完美主義”。
但更多時候,挫敗感來自未知:一款花紋反復嘗試,密度或材料就是結合不到位,茫然與沮喪嚙咬著陳誠的身心。好在陳誠身上有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韌勁,“查資料、問專家、勤訪學”。如今的他沉穩老道,也日漸融入南京云錦研究所這個大家庭。前幾年他參與復原了明代軍事地圖《九邊圖》,大半年都窩在大花耬織機上反復提花。《九邊圖》合計十二幅,每幅縱183.8、橫55.4厘米,面量巨大,色澤絢麗,區別于其學徒時制作的簡易作品,當完成交付的那一刻,陳誠作為團隊一員的自豪感和滿足感油然而生。
云上錦歌,傳唱迭新
今年是陳誠和南京云錦打交道的第16個年頭。這16年里,陳誠織造著云錦,云錦也織造著這個年輕人的夢想成長史:
2015年獲封“中國優秀織錦工藝傳承人”稱號;3年后被授予“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20年成功入選“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錄……從半路出家,到團隊骨干,陳誠越來越感受到肩上責任的分量:“以前只想著傳承,如今更渴望創新”。
通過加入現代后處理工藝,陳誠帶領團隊對云錦織造及呈現形式進行了一番大刀闊斧的革新。首先是受眾上的延展,“從皇家走向平民,從暮沉走向朝氣”。他將目光鎖定90及00后,注重和年輕人互動,制作出一批符合年輕人審美的“云錦+”作品,諸如云錦披肩、云錦錢包、云錦胸針等;其次是對妝花紗面料的改進——這也是其最為得意的創舉之一。改造后妝花紗既保留了其傳統技藝特點,亦增添了實用性,更輕薄舒適便于貼身穿著;最后,也是他最看重的一點:云錦展示平臺的多元化、世界化。2015年,米蘭世博會“南京周”上公開展出他和團隊歷時半年織出的巨幅云錦《蒙娜麗莎》,一鳴驚人。
《蒙娜麗莎》乃享譽世界的油畫作品,擁有著層次豐富的過渡色,而云錦多為對比強烈的撞色工筆畫,“云錦+《蒙娜麗莎》”到底能否成立?陳誠和團隊日夜趕工,殫精竭慮,最終選用六、七十種顏色的紗線,逐花異色,促成了中西文化的同頻共振。
盡管在南京云錦創新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進,但陳誠始終謹記師父楊建順“堅持全手工織造”的教誨:“創新固好,但千萬別把傳統丟掉”。深耕云錦織造技藝40余年的楊建順即將退休,但他早就將其納入了畢生使命,“退休后照樣帶徒弟”。
又是一天霞光將盡,陳誠走出南京云錦博物館的大門,夕陽被他甩在身后,拉成影影綽綽的一段光影。走著走著,恍然間,陳誠似乎和他的父輩們、和千百年前的云錦織匠們的身影重疊在了一起。
(本期編導/姜弘毅 方文浩 張紫珺 文稿/方文浩 攝像/李慧 彭超 剪輯/劉香楠 部分素材由南京市委網信辦提供)
圖片
精彩推送
- 南京云錦:逐花易色 把燦爛云霞織進煙火人間
- 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143萬輛 同比增近五成
- 青海油田天然氣日產量保持在1660萬立方米以上
- 山西左權:科技賦能 激活鄉村發展新動能
- 廣西南寧冬日“秋景”濃 引市民游客露營打卡
- 湖北500余民警同臺比拼“十八般武藝”
-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現場 外國嘉賓贊中國環保椅
- 長三角低空繁忙 打“飛的”出行成現實
- 創客匯聚浙江龍泉 基層統戰如何凝聚“年輕自由”力量?
- 港大成立香港首間大學社區藥房
- 山西公布一處戰國至秦墓葬發掘資料 可見秦文化對晉文化影響
- 我國第三家持牌個人征信機構獲批
- 廣西融安監督下沉一線 護航金桔成“致富果”
- 逾500對人馬組合將參加第七屆廣東省馬術聯賽總決賽
- 臺風“桃芝”將入南海 廣東海面大風持續
- 國內首座綜合開發型客整所完成樁基承臺施工
- “吉林一號”衛星星座新增兩顆衛星
- 中俄120余名乒乓球愛好者競技同江-中新網
- 臺商廣西南寧打造“香香花園” 解鎖“香的秘密”
- 2024“一帶一路”交匯點華商經貿交流活動在江蘇揚州舉行
- 千年古郡廣西蒼梧拓展茶文旅產業鏈條 繪就茶鄉新圖景
- 泰康保險集團捐贈阿爾山·泰康藝術中心正式揭幕運營
- 第七屆“浙江戲劇獎·金桂表演獎”頒獎典禮在杭州舉行
- 中國貨運航天飛機“昊龍”亮相中國航展
- 西部地區最大高鐵樞紐站——重慶東站鋪軌忙
- 孟庭葦發布新歌《洛澤河》 兩岸音樂人攜手譜唱鄉愁
- 滬深A股上市公司三季度現金分紅現新變化:兩數據創新高
- 農發行福建省分行營業部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共建共促發展”主題黨日活動
- 初冬時節航拍江西婺源“三眼橋” 殘缺如斷橋盡顯滄桑美
- 河北承德:第三屆城市定向穿越賽開賽
- COP29開幕:中國攜手各國續寫綠色發展故事
- 2024中國國際竹產業交易博覽會在四川青神開幕
- 太逼真!廣西面點師匠心制作“面果兒”吸睛
- 趙樸初書法藝術館在滬落成
- 教育部: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優化學前教育班額和生師比
- 11月11日“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比上周五下降0.92個點
- 浙江杭州投用多條無人機物流配送線
- 香港舉辦灼見名家周年論壇 聚焦香港新征程-
- “中國好醫生”巴特爾:33年扎根草原的堅守與奉獻
- 快遞日均超24萬件 毛衫之都浙江濮院迎戰“雙十一”
- 教育部:學前兒童入園 不得組織任何形式考試或測試
- 西安鐵路局開行絲路電商“雙十一”專列
- 教育部: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已達90.8%
- 趙樸初書法藝術館在上海博物館東館落成
- 水利前沿科技亮相第十一屆全國水力學與水利信息學大會
- 港澳臺人士成都共話“一國兩制”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 專業鏈上產業 安徽搭建技能人才成長“立交橋”
- 武漢黃陂:華中首個室內賽級滑雪場“開板”迎客
- 2024順德半程馬拉松舉行 1.2萬名選手參賽
- 跨越八千公里的尋綠路
- 安徽亳州:“五朵云”守護城市安全
- 廣西邀海內外豫商共享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發展新機遇
- 吉林蛟河發現創紀錄過境東方白鸛
- 黑龍江哈爾濱:多國美食亮相高校 “國際趴”促文化交流
- 中國首條磁浮市域(郊)鐵路開工 預計2029年建成
- 海南農民畫師用畫筆繪家鄉 讓鄉土風情走向世界
- “叮叮”聲響 從百年電車到城市符號
- 走進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感受國際新潮產品
- 哈爾濱快遞智能分揀備戰“雙十一” 日均接收52萬件
- 安徽亳州:做好“四道加法題” 創新就業新模式
- 這場國際盛會何以讓五洲來客收獲滿滿
- 2024全國青少年高爾夫球隊際錦標賽總決賽落幕
- 海南航空客機起飛階段發動機遭鳥擊 機組迅速返航
- 起底老牌國貨,我看見了大寫的“倔強”
- 中國航展探館:殲-20S戰斗機模型亮相
- “情緣雄安 姻為有你” 雄安新區第四屆新中式集體婚禮舉行
- “疆煤進寧”開啟寧夏能源產業發展新篇章
- 既要正視困難,更要堅定信心
- 2024南昌馬拉松鳴槍開跑 35000名選手奔跑“英雄城”
- “萬箱級”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靠泊山東港口青島港
- 廣東僑鄉臺山五十圩舉行建圩225年來首屆“圩慶”
- 2024杭州創業馬拉松開跑
- 恒小花:AI驅動創新浪潮的機遇與挑戰
- 2024黃河流域協同科技創新大會在山東舉辦 發布58項重大技術創新需求
- 2024年全國沙灘排球巡回賽總決賽在海口收官
- 賞菊正當時 重慶園博園菊花藝術花堆引游客打卡
- 野豬頻頻“肇事”,多地探索對策,野豬種群如何調控
- 《解碼西部大開發》第三集:一幅“綠富同興”的美麗畫卷
- 廣州高質量推進文化建設
- 小紅書亮相中法?匠心游園會,共話生活方式營銷增量
- “雙11”提前漲價為何成了明規則?
- 北京與多倫多恢復客運直航
- 廣州入選“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試點城市名單
- 西藏布達拉宮:粉刷后煥然一新
- 福建舉辦禮樂大會 現場華服錦簇
- 寒山優品:打造您的品質生活新選擇
- 福利院送溫暖——傳遞愛心,溫暖人心
- 速看,雅風寧齒痛消炎靈顆粒竟然可以解決您這么多口腔健康問題
- 中荷人壽:精耕綠色金融大文章,推動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三亞校園:讓民族文化薪火相傳
- 無錫錫山邀中外賓朋赴“金秋之約” 見證111個項目集中簽約
- 廣西開展農民工技能“大比武” 助力鄉村振興
- 2024年第七屆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優秀作品展開幕
- 文物保護法增新規 追索和收回流失文物不受時效限制
- 西安聚力低空經濟產業發展 助推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
- 歷史新高!年內經橫琴口岸通關車輛首次突破200萬輛次
- 遼寧省人社廳“聚智 惠企 助振興”專家企業行活動在阜新市啟動
- 東北首家新華書店升級改造后正式迎客
- 最大70歲最小18歲 近700名冬泳“泳士”競技牡丹江鏡泊湖
- 黑龍江邀約海內外游客:甜味豆腐腦已經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