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頻頻“肇事”,多地探索對策,野豬種群如何調控
據國家林草局公布的數據,我國野豬數量達200萬頭,在28個省份有分布,在其中26個省份致害。為解決野豬致害問題,多地做出不同嘗試,努力在控制野豬危害和不影響野豬種群延續、保護生態系統之間找到平衡點。
浙江杭州,一頭野豬在街頭流竄,沖撞、咬傷行人,還撞破玻璃墻闖入一家商店;
江蘇南京,野豬侵入高鐵聯絡線,與列車相撞,引發設備故障,隨車機械師下車處置故障過程中被鄰線限速通過的列車碰撞,不幸去世;
北京門頭溝,一頭野豬闖入居民家中……
在其他地方,野豬進入農田啃食、踐踏作物,進入道路引起交通事故,撞傷、咬傷甚至咬死人員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野豬毀物傷人事件為何頻頻發生?如何解決野豬致害問題、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又不影響野豬種群延續?
野豬危害不小,但生態作用不可忽略
野豬,頭體長可達近兩米,體重可達200公斤,食性雜,環境適應性極強,分布廣泛,棲息于山地、丘陵、荒漠、森林、草地。據國家林草局公布的數據,野豬在我國28個省份有分布,在其中26個省份致害,總量達200萬頭。
野豬數量增長,與自身特性和環境改善都有關。野豬繁殖能力強、攻擊力強。在自然界,只有虎、豹、狼等頂級捕食者是它們的天敵,但這些動物分布范圍有限。
近年來,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使很多地方的植被得到恢復,茂盛的植被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以寧夏為例,隨著六盤山區植被不斷恢復,同時該區域的頂級捕食者華北豹數量較少,野豬數量增長迅速。據第二次全國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寧夏西吉、涇源、隆德等7縣區均有野豬分布,總量達1.6萬—2.4萬頭,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42—3.14頭。
在西吉縣,近年來林草覆蓋率逐年提升,草原植被覆蓋率達到90.6%。據固原市林草局估算,2023年西吉縣農作物受害面積達8700多畝。寧夏回族自治區野豬專項調查技術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8月,西吉縣域內野豬種群數量約2600頭。野豬活動范圍不斷擴大,從山區向周邊村莊、農田等區域擴散。野豬在當地的致害農作物主要為玉米、土豆、小雜糧等。西吉縣平峰鎮盧溝村村民尹雷雷說,2023年夏天,他家的17畝玉米遭到野豬破壞,部分田地絕收。
地處寧夏最南端、深入六盤山脈腹地的涇源縣受野豬影響也很嚴重。據涇源縣林草局調查測算,2017年以來,涇源縣7個鄉鎮96個行政村中有80%以上的村莊發生過野豬致害農作物事件,農作物受損面積達14.2萬畝,約占播種面積的30%,造成經濟損失約5800萬元。目前,涇源縣野豬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到4頭。
在江蘇,局部地區野豬數量上升快,密度已接近或超過每平方公里2頭。今年上半年,南京市監測區域內野豬種群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38頭,主要集中在玄武區紫金山,浦口區老山、星甸,雨花臺區大石湖,江寧區湯山、牛首山,溧水區無想山等區域。
野豬數量增多、活動范圍變大,毀壞糧食、驚嚇行人、傷人等事件時有發生。
盡管造成一些破壞,但在生態系統中,野豬也有其不可忽視的價值。野豬采食植物的同時,可幫助植物傳播種子,促進植被更新。它們喜歡用鼻子拱開泥土尋找食物、利用泥漿浴清潔身體,可以增加土壤透氣性,有利于腐殖質層形成。食物鏈中,它們是東北虎等大型肉食動物的重要食物。只有其保持一定數量,生態系統才能平衡運行。
中國林科院自然保護地研究所所長金崑表示,解決好野豬等陸生野生動物致害問題,關鍵是如何做到平衡。在野豬致害嚴重地區,既要采取及時、適當的調控措施,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正常生活秩序,又要保護野豬作為生態系統食物鏈的一環,維護生態平衡。
圍欄、保險,各有局限
為防控野豬危害,一些地方在野豬活動頻繁區域安裝驅趕設備,修建防護岸坡、圍欄圍網等阻隔設施緩解野豬損毀農作物問題,還嘗試推廣相關保險,將野生動物致害納入理賠范圍。
但是,圍欄作用有限,經常被破壞;保險往往只能挽回部分損失。
今年4月,一頭野豬闖進南京市浦口區老山腳下一處桃園,導致桃子掉落、桃樹毀壞。經保險公司勘驗定損,認定損失桃子6000斤、桃樹4棵。“桃子賠償標準是10元/斤,桃樹是200元/棵。”工作人員說,按南京野生動物致害政府救助商業保險制度中農作物賠償的最高限額,桃園主人能獲得5萬元頂格賠償。
“南京山水城林融為一體,山在城市中間;浦口區更是典型——老山腳下就是大片農田,人畜沖突情況不罕見。”南京市浦口區林業局森林防火辦主任吳飛飛告訴記者,野生動物保護法及林長制要求中,都有鼓勵推出相關商業保險的條款,從2022年開始,浦口區在全省率先開展試點:2022年,區財政投保20萬元,實際理賠60多起、保險理賠約41萬元;2023年投保40萬元,實際理賠約45萬元;今年同樣投保40萬元,目前已理賠33起、20余萬元。每年總保額是500萬元,人身及財產損失的單筆最高保額20萬元,最常見的理賠是野豬對農作物造成的破壞。
商業賠償制度撬動了社會資本,補償了農戶損失,但對保險公司吸引力如何?是否可以推廣及復制?“現在試點的已不止浦口區,算大賬的話也許能維持平衡。”吳飛飛介紹,在浦口區先行先試的基礎上,南京已逐步在江寧、六合等區進行推廣。
據了解,除江蘇外,也有其他地方推廣野生動物致害保險,但保險公司積極性有限。
種群調控,多種方法各有利弊
防范野豬危害,進行種群調控、降低種群密度,是一種更直接的辦法。
早在2021年,國家林草局就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野豬危害防控工作的通知》和《防控野豬危害工作技術要點》,提出種群調控密度控制標準為南方丘陵地帶2頭/平方公里、北方地區1頭/平方公里,以及獵捕區域、獵捕方法、獵獲物處理方法等。同年,國家林草局在寧夏等14個省份啟動防控野豬危害綜合試點工作。
2023年6月起,野豬已從《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以下簡稱《名錄》)調出,不需再辦理狩獵證進行獵捕,為致害防控工作掃清障礙。
今年1月,國家林草局等15個部門聯合印發《野豬等陸生野生動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提出分級分類開展種群調控、組建野生動物種群調控專業機構、嚴格獵槍獵彈配置使用管理等內容,并專門指出“將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控制在合理范圍,防止出現野豬等個別物種過快增長狀況”。
今年9月,西吉縣林草局發布公告招募野豬捕獵隊伍,計劃在縣域內獵捕成年野豬300頭,并進行無害化處理。捕獵隊伍必須配備無人機、紅外相機、獵犬等,并采取投食誘捕、圍網、籠捕、獵犬獵捕等方法進行獵捕。通過遴選及公示,來自各地的6支野豬捕獵隊伍及1支野豬無害化處理隊伍入選。
為保護人員和其他野生動物安全,也讓野豬種群不受到根本性破壞,此次捕獵野豬規定了相關獵捕手段、只能捕獵40公斤以上的野豬,并將捕獵范圍嚴格限制在幾個林場,而不深入野豬的自然分布區域。10月17日至11月6日,這6支隊伍捕獵野豬37頭。
但對捕獵隊來說,捕獵野豬成本并不算低。甘肅涇川護農狩獵隊隊長孔新元表示,公告要求配備專業工具,并采取投食誘捕、圍網、籠捕、獵犬獵捕等方法,但這些方法效率很低,常常數晚都一無所獲。孔新元表示:“在西吉的吃住行都是自理,只有獵捕到40公斤以上的野豬,每頭野豬可以拿到2400元的補助款。我們隊7個人、20多條獵犬、兩輛皮卡,再怎么省,人和獵犬的吃住費用,還有車輛加油,最少每天得花600元,經濟壓力大。”他介紹,一條好的獵犬得花數萬元培養,如果獵犬有傷亡,損失就會很大。在捕獵野豬時,獵犬傷亡的情況很常見。
“如果現在撤離西吉縣,前期那么多費用就白花了;如果一直堅持,遲遲獵捕不到野豬,損失會進一步增大。”采訪中,多名獵捕隊員陷入兩難境地。
江蘇也有相關嘗試。去年,浦口區從遼寧招募1支專業隊伍,設置了5套誘捕籠和1套誘捕圍欄,3個月捕獲了18頭野豬。今年,該區重新招募專業隊伍,增設到45套誘捕籠和6套誘捕圍欄,新增了60多只獵犬,在半年多時間內捕獲130多頭野豬,效率有明顯提升,但損失了2只獵犬。“一只獵犬最貴的要6萬元,而區財政對調控一頭野豬的獎金是2600元左右。”吳飛飛坦言,這樣看來,調控成本較高。
據介紹,在一些地方,目前常用的獵捕野豬方式有持槍獵捕、獵狗獵捕、籠捕、網捕、圍欄誘捕等。這些方式各有利弊:持槍獵捕最有效,但涉及公共安全;獵狗獵捕成本較高,常導致狩獵隊伍入不敷出;采用籠捕、網捕、圍欄誘捕等方式風險較小,但獵捕效率較低。
相關制度仍待細化
“普通人碰到野豬以及其他猛獸,不要挑逗、挑釁,也不要倒地‘裝死’,應當盡快躲避和遠離,并視情況及時報警或者報告相關責任部門處理。需要指出的是,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下,采取措施造成野生動物損害的,依法不承擔法律責任。”金崑說。
“獵捕野豬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而補償經費有限,難以完全覆蓋獵捕成本。希望未來可以進一步細化方案。”西吉縣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野豬調出《名錄》后,仍然要堅持保護優先原則,嚴格遵守禁獵區域、禁獵期、禁用獵捕工具和獵捕方法以及國家槍支管理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獵捕野豬時不能對國家保護的其他野生動物造成傷害。在處置野豬致害和采取種群調控時,需要遵循中央財政項目立項處理。”西吉縣林草局資源保護室主任張榮坦言。
近日,國家林草局回應社會關切,表示考慮到槍獵是目前最有效的獵捕手段,但涉及社會安全事宜需嚴加監管,對此國家林草局正與公安部協調,優化槍支彈藥使用管理制度,保障專業獵捕工作順利開展。其實,已經有一些地方探索了一定經驗,如嚴格限定可用槍范圍等。但相關制度仍待細化、辦法有待進一步探索。(綜合記者秦瑞杰、姚雪青、董絲雨、施鈺、程晨報道)
精彩推送
- 野豬頻頻“肇事”,多地探索對策,野豬種群如何調控
- 《解碼西部大開發》第三集:一幅“綠富同興”的美麗畫卷
- 廣州高質量推進文化建設
- 小紅書亮相中法?匠心游園會,共話生活方式營銷增量
- “雙11”提前漲價為何成了明規則?
- 北京與多倫多恢復客運直航
- 廣州入選“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試點城市名單
- 西藏布達拉宮:粉刷后煥然一新
- 福建舉辦禮樂大會 現場華服錦簇
- 寒山優品:打造您的品質生活新選擇
- 福利院送溫暖——傳遞愛心,溫暖人心
- 速看,雅風寧齒痛消炎靈顆粒竟然可以解決您這么多口腔健康問題
- 中荷人壽:精耕綠色金融大文章,推動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三亞校園:讓民族文化薪火相傳
- 無錫錫山邀中外賓朋赴“金秋之約” 見證111個項目集中簽約
- 廣西開展農民工技能“大比武” 助力鄉村振興
- 2024年第七屆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優秀作品展開幕
- 文物保護法增新規 追索和收回流失文物不受時效限制
- 西安聚力低空經濟產業發展 助推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
- 歷史新高!年內經橫琴口岸通關車輛首次突破200萬輛次
- 遼寧省人社廳“聚智 惠企 助振興”專家企業行活動在阜新市啟動
- 東北首家新華書店升級改造后正式迎客
- 最大70歲最小18歲 近700名冬泳“泳士”競技牡丹江鏡泊湖
- 黑龍江邀約海內外游客:甜味豆腐腦已經備好了
- 中韓企業合作交流會舉行:搭建平臺促合作共贏
- 民族英雄劉永福后人:“未了之志”成家訓
- 多維度促進兒童青少年心血管健康 專家建言“因材施教”
- “第五屆粵港澳高校會計商業知識競賽”決賽在東莞舉行
- 湖北神農架:斑斕染山林 秋景惹人醉
- “升級款”展品齊聚進博會 一再刷新創新領域“中國速度”
- 來自“張騫故里”的柑桔:產銷兩旺 飄香絲路
- 【新疆故事】“喀什古城”甜點創意者:把美麗喀什“復刻”在慕斯蛋糕上
- 安徽蚌埠著力打造城水相融“靚”生態
- 云南百年古村變身旅居新寵
- 第八屆湖南藝術節在長沙開幕 展示近三年文藝事業新成果
- 進博會首展首秀引領醫療創新潮流
- 徐西鵬:突出僑校特色 探索文化融合
- 重慶:越南樂器演奏西游記主題曲 奏出東南亞“風味”
-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多款新式武器裝備將重磅亮相中國航展
- “紅鷹”飛行表演隊亮相珠海 空中舞蹈絢爛多姿
- 黑龍江漠河:“雪國列車”啟程 冰雪游迎熱潮
- 兩岸青年“客家祖地”福建龍巖共話新媒體發展機遇
- 西寧南北山建設35年:由“感受到”轉為“享受到”
- 進博會亮點回顧 這次主打的AI的三星有多牛?
- 三星“全勤”進博會,深耕中國市場信心足
- 2024中國義烏文化用品秋季展覽會在義烏國際博覽中心盛大啟幕!
- 盤點進博會:三星AI手機引領創新 賦能美好生活
- 三星進博會大秀AI,創新科技碰撞未來生活
- 三星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在進博會上推出新品—— 創新賦能美好生
- 高通錢堃:以知識產權保護助推鄉村振興和可持續發展
- 全面升級!微眾銀行與中交電商達成全方位戰略合作,助力交建云商鏈屬中小微企業降本增效
- 東方之約 再續新篇
- 高通攜手伙伴依托5G-A提升XR體驗,成功入圍進博會“2024新消費創新案例”名單
- 高通獲頒“2024新消費創新案例”,5G-A推動數字消費高質量發展
- 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再登進博會中國館 以國禮形象展現中國風采
- 國家鐵路創新研究院在重慶永川揭牌
- 第二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合作大會在廣安市舉行
- 富士康鄭州工廠已累計生產智能手機超12億部
- 南京發現東吳張昭家族墓 出土兩方龜紐金印
- 鄭州航空港區何以成為國際化航空city?
- 粵港澳公路自行車賽11月下旬在珠港澳三地舉行
- 2024年全國沙灘排球巡回賽總決賽在海口開賽
- 探訪四川廣元古蜀道翠云廊
- 新疆吐爾尕特口岸降大風雪 中吉雙方保通關順暢
- 七屆“全勤生”高通已經確認參加明年第八屆進博會
- 四川廣元:劍門關景區吸引游人
- 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抵達珠海
- 棗莊辣子雞炒雞大賽舉行 廚師現場火熱開炒
- 西藏拉薩:雪后布達拉宮美如畫
- 技術裝備展區吸引觀眾
- 黑龍江今冬升級“寵客”模式 多舉措服務海外游客
- 山西旅游持續升溫 未來如何再攀“高峰”?
- 山西長子:田野好“豐”光 大蔥收獲忙
- 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與產業緊密合作共拓全球市場
- 立冬大回暖來了!我國大部氣溫顯著偏高 局地氣溫重回9月中下旬
- 第十六屆世界美發大會廈門啟幕 薈萃世界美發藝術
- 中新教育丨西藏那曲市林草局與西南林業大學向基層小學捐贈 送教進校園
- 內蒙古與黑龍江共建大興安嶺旅游聯盟
- 國際賽事落地京山 助力軟式網球運動躍上新臺階
- 寧夏銀川前三季度投資增幅位居西北五省省會(首府)城市第一
- 中新教育丨央音講師情牽高原:無悔選擇 用音樂為孩子筑夢
- 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全新換裝重返中國航展
- 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在北京開幕
- 山西文旅:“悟空”流量下的堅守與突破
- “鏡中行旅”主題展覽亮相上海當代藝術館
- 新能源車的保險如何投保
- 三星進博會七大展區全揭秘,創新科技引領消費升級
- 今年的進博會,這里滿滿“未來感”
- 七登進博舞臺,伊利金領冠以科研實力打造嬰配粉創新“標桿”
- 三星七赴進博會,AI創新助力中國新質生產力
- 三星亮相進博會,AI顯示“玩”出新花樣
- 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5G與AI的融合正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
- 小恒數科: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與應用場景
- 連續七年亮相進博會,高通攜手合作伙伴共贏智能計算新時代
- “青年”姚明鼓勵年輕人看一看世界
- 重頭戲開始,中國持續為消費加油門
- 當天南海北的師生坐在“云課堂”里
- 川陜交界曾家山數萬畝林海披上“黃金甲”
- 青海55項稅費優惠政策支持綠色算力產業發展
- 古城南京秋色斑斕“詩意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