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百年大集升騰濃濃年味
冬日清晨,天津蘆臺大集已熱鬧非凡。現炒的堅果升騰陣陣熱氣,隨著叫賣聲與歡笑聲飄來,奏響一曲新春樂章。記者22日探訪蘆臺大集,領略獨特年味。
1月22日,天津,民眾在蘆臺溜大集,買年貨。蘆臺大集位于天津市寧河區,已有約350年歷史,農歷逢三、逢八開集,吸引了許多市民和京冀游客前來趕集,感受濃厚的年味和鄉土氣息。(無人機照片) 記者 佟郁 攝
位于天津市寧河區的蘆臺大集已有約350年歷史。乾隆四十四年(1779)《寧河縣志》中對蘆臺市集有明確記載:每到集日客商云集,四面八方趕集的人們涌入市場,集市上各種商品琳瑯滿目,叫賣之聲不絕于耳。
經過多年發展,蘆臺大集已逐步從散貨市集發展成集蔬菜水產、副食百貨和汽車建材等為一體的集貿市場。每逢農歷三、八,這里都會迎來絡繹不絕的市民和游客。
1月22日,天津,民眾在蘆臺大集上購買春節民俗掛飾。蘆臺大集位于天津市寧河區,已有約350年歷史,農歷逢三、逢八開集,吸引了許多市民和京冀游客前來趕集,感受濃厚的年味和鄉土氣息。記者 佟郁 攝
一踏入大集,記者便被熱鬧的景象所感染:賣新春民俗飾品的攤位前人頭攢動,各式蛇年春聯、福字、掛飾琳瑯滿目,天津特色“吊錢兒”最為搶眼,成為許多市民采購年貨的“必選項”。小吃攤前熱氣騰騰,炸得金黃的雞腿、香腸,爐中烘烤的蛋糕、蛋卷……香味彌漫四周,引游客駐足品嘗。
“蘆臺大集的年味是真正的年味。”來自北京的張女士拎著滿滿兩袋干果、海鮮等年貨說,“來這里不僅是買東西,更是來感受這種熱鬧的氣氛和老天津的味道。”
“以前,來逛大集的主要是寧河當地居民。今年,來趕集的市區游客明顯增多,還有不少外地口音的游客。”市集攤主告訴記者,通過網友的自發宣傳,具有當地濃郁人文特色的大集成為越來越多人旅行的打卡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趕集。”
南開大學旅游與服務學院教授馬曉龍此前接受采訪時說,年輕人更希望在旅行過程中能夠融入目的地城市,與更多的當地人接觸,了解更多的人文風情。
1月22日,天津,民眾在蘆臺溜大集,買年貨。蘆臺大集位于天津市寧河區,已有約350年歷史,農歷逢三、逢八開集,吸引了許多市民和京冀游客前來趕集,感受濃厚的年味和鄉土氣息。記者 佟郁 攝
“春節臨近,我們策劃了2025年蘆臺大集春節系列活動,持續到臘月二十八,民俗表演、非遺體驗,百姓春晚,一系列線上線下活動年味十足。”蘆臺大集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悉,天津市寧河區農業農村委在大集開辟農產品銷售專區,組織農業企業、農戶帶著“土特產”參加趕大集活動,同時還特別策劃了“寧河第一鍋”活動,邀請老百姓免費品嘗肉燜兒米飯、臘八粥、瓜醬、水溜丸子等特色美食。
今年蘆臺大集還開通了天津站、西站等5條“1元直通車,寧河趕大集”定制公交專線,方便市民來趕大集,感受最有年味、最有“文化味”、最有“煙火氣”的寧河年。(完)
圖片
精彩推送
- 天津百年大集升騰濃濃年味
- 優化外籍人士在京出行服務 北京市英文地圖上線試運行
- 中國多地發展“具身智能”助力產業轉型
- 青海西寧:350輛新能源公交車正式交付
- 上海博物館開年大展邀觀眾參加“印象·派對”
- 探訪河北興隆“蛇祖石” 距今14億年
- 浙江衢州校企共育國際人才 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
- 跨年文旅項目“上新”:內蒙古解鎖“草原雪鄉”超大場景
- 引導中長期資金更好入市 中國繪制“施工圖”
- 小年納福歲又新 海外僑胞共慶春
- “唐風晉韻 錦繡太原”號高鐵專列首發:太原故事與文化駛向全國
- 扎根在泥土里的六旬攝影師:近9萬張照片見證“桃花朵朵開”
- 西安漢服館老板的“靈蛇小財神”
- 我在中國過大年 | 巴拿馬教師:無論我身在何方,始終會關注春節
- 杭州機場客運站推“空地聯運”班線 助僑胞返鄉過年
- 山東省政協委員曹英娟:打造山東護理品牌 讓護理服務更專業
- 對賭12億!錦上添花文旅集團與萬歲山武俠城簽訂 “ 對賭協議 ”
- 青年演員、模特彭雨凡入圍2024中國品牌青年500強,以公益踐行青年領導力
- 山西小年推出三項“蛇展”
- 蛇為何被列入十二生肖?祥瑞之意從何而來?
- 中國首次舉辦“絲路電商過大年”活動
- 上海將為外籍商務人士提供專項簽證便利
- 2025亦城春晚暨“亦莊榜樣”頒獎典禮在京舉行
- 鄭州東站北方小年迎客流高峰 預計發送旅客18萬人次
- 四川省人大代表李純:加強工業遺產保護利用 推動工業遺跡煥新生
- 重慶安居古城舉行長桌宴:品年味、迎新春
- 一篇讀懂什么是場外期權
- 小恒數科:掌握AI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與應用
- 新發展格局下,贏證國際精準聚焦證券衍生品賽道
- 《全家福》上演二十年 春節檔再陪觀眾過大年
- 日本POLA美術館藏印象派藝術精品在滬展出
- 長春百年集市煥發新活力
- 川渝政務服務“加速度”:355項高頻事項實現“川渝通辦”
- 31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哪家強?去年6省份超5萬元,京滬超8.5萬元
- 廟會、長街宴、醒獅、非遺大集…… “民俗+”拉滿春節熱鬧喜慶氛圍感
- 東北二人轉 手絹不停轉
- 萬億冰雪經濟 正在“上新”
- 任大宇的逆襲人生:從失聰少年到木雕冠軍
- 春節寵物寄養“客房”緊俏 有顧客提前三個月預訂占位
- “寵物年夜飯”暢銷,“毛孩子”過節應該怎么吃?
- 新疆阿勒泰盤羊組隊山間奔跑
- 網購電腦“貨不對板” 商家虛假宣傳被判退一賠三
- 車厘子吃多了會中毒?每天吃多少合適?來聽專家怎么說
- 中國短劇“揚帆出海”!國風題材受歡迎 六成市場在美國
- 人閑錢不閑 年終獎迎來“理財熱”
- 滿減、打折等廣告鋪天蓋地 選購年貨謹防“甜蜜陷阱”
- 新技術、新機制廣泛應用,多種礦產資源儲量大幅增長
- 首個“非遺版”春節這樣玩
- 孩子宅家,如何預防視力“滑坡”?
- 9.9元體驗課火了,需警惕消費陷阱
- “反向春運”:迎來別樣團圓年
- “車厘子”“大櫻桃”有何區別?
- 穿山、越海、跨江……中國大地藏著這些“臥龍”
- 運動組局解鎖社交新玩法 夜跑和騎行擁有高人氣
- AI批改作文、化身數字守門員…… 感受互聯網3.0應用場景
- 海南飛行汽車應用示范島項目啟動 將構建“空中環島旅游公路”
- “苗刀武術”傳承人徐影:刀光寒芒間展中國武術魅力
- 香港展出約190件清代軍事文物 多件國家一級文物亮相
- 鄂倫春族小伙成中國空軍飛行員:用千錘百煉得以“換羽高飛”
- 移動式充電機器人、應急充電車……新能源車補能又添利器
- 中國鐵路迎節后返程車票發售最高峰
- 江西南昌非遺傳承人將生肖蛇雕刻成“福”迎賀新春
- 河北企業家首推山莊皇家窖藏,冀酒崛起正當時
- 哪些國際人物在蛇年過本命年?
- 這場科技冬令營上 滬上中小學生有了“數字分身”
- 春運首周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超13億人次 運力投放火力全開
- 繪就城鄉融合發展新畫卷
- 直播帶貨上列車 來看看返鄉路上的移動展銷會
- 年輕人在“集市walk”中發現別樣年味
- 鐵路12306迎來節后返程車票發售最高峰
- 山東省政協委員杜澤遜:讓養在“深閨”的古籍數字化、公開化
- 演藝市場井噴式增長 “嗨起來”的長春更有范兒
- 廣西羅城仫佬山鄉:非遺剪紙迎新春
- 福州:靈蛇獻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聯展開幕
- 一只蒸糕桶 傳承三代人
- “中國布鞋之都”:一雙布鞋“闖”世界
- 得物受邀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交流鑒別技術
- 高品質、高顏值、高價值,皇家劍南春·乙巳瑞蛇引領高端文創酒賽道
- 持續看好東方雨虹,海外營收增長基礎扎實
- “盯上”壓歲錢 銀行競逐兒童金融賽道
- 剪紙唱秦腔 春運“慢火車”年味濃
- 河北隆化:蒸年糕 年年高
- 上海閔行“葫蘆書記”:打造具有強大影響力的農村形象IP 走出一條“從無到有”的路
- 遼寧沈陽:聚力“解紓暖” 全力增福祉
- 蒸年饃讓生活蒸蒸日上
- 福州網紅打卡點——煙臺山歷史風貌區引游人
- 扎根山鄉近十載 老付讓駐村更“駐心”
- 山西新絳銅火鍋:一鍋納“百味” 圍爐覓年味
- 馬來西亞專家:從“和合共生”到春節年味,中國文化與全球共振
- 農村勞動力如何在“家門口”就業?云南省兩會代表委員支招
- 過個健康年!中醫為你“諗計仔”
- 逛花市,防過敏
- 皮膚干、喉嚨痛 北方玩雪行,當心“冬天一把火”
- 沉浸式看球、穿越唐朝,北京市朝陽區解鎖“場景驅動創新”密碼
- 廣州:老牌酒樓年夜飯一席難求
- “直播帶貨”進列車:帶上“鄉味”回家去
- 當國寶遇上非遺:愛上淘寶的熊貓公益,網友表示根本停不下來!
- 賀年裝飾點綴香港街頭 吸引游人打卡拍照
- 美甲燈真的“溫和無害”?測評顯示多項指標不符標準
- 小小一袋零食 生產日期哪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