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民生一件事 | 跨界創新“+養老” 守護幸福“夕陽紅”
民政部等24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養老服務消費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意見提出,鼓勵養老跟物業、家政、教育、文化等行業銜接,更好滿足老年人需求。
“行業+養老”的跨界服務模式能給老人帶來什么樣的服務?江蘇南京是全國較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城市。在老齡人口較多、老舊小區密集的“雙老”社區,養老服務相對薄弱,當地探索“物業+養老”新模式,提升老人的生活品質。
走進鼓樓區香榭里小區物業養老服務驛站,工作人員正在給老人免費測血壓、血糖。這是社區利用小區閑置空間打造的“物業+養老”服務站,雖然面積不大,但功能齊全,現在已成為小區老人最常去的“聚腳點”。
鼓樓區是南京老齡化程度較高的主城區之一。拿香榭里小區來說,386戶居民中,60周歲以上老人超過三分之一,從前小區在養老服務方面存在不少缺口。2022年底,鼓樓區在民政部門的牽頭下,探索“物業+養老”的模式,融合社區、社工、物業企業、社區志愿者和養老服務企業五方力量,提升為老服務能力。
作為試點,香榭里小區引入“物業+養老”模式后,物業和養老企業合作,首先通過入戶調查為小區里的老年人分類建立檔案,并制定基礎性服務“菜單”。
由物業提供的“關懷到戶”基礎服務“菜單”覆蓋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入戶巡訪、送餐、清潔、維修、生活用品代購等。
社區還為老人們鏈接專業的養老服務資源,從簡單的助潔、助餐向醫療康復、住家照護、清潔修繕方面延伸,既有政府購買的免費服務,也有一些兼具普惠和個性化的服務。
“家政+養老” 滿足養老多樣化需求
播放視頻
畫中畫
《措施》還提到,引導家政企業開發適合居家養老的新服務品類,研發數字化平臺,提高服務覆蓋面。在河南鄭州,當地就探索形成“家政+養老”的融合服務新模式,提供20項家政養老服務。
每天中午一到飯點,在鄭州市隴海馬路街道養老服務中心一樓的“媽媽餐廳”,前來就餐的老年人絡繹不絕。2元—5元親民的價格,十幾種葷素搭配的炒菜和主食,讓社區里的老人們贊不絕口。
對于社區里一些腿腳不便的老年人,工作人員也可以根據預訂將一日三餐送上門,打通了特殊群體就餐的“最后一米”。
這樣的暖心服務正來自社區“家政+養老”的創新模式。隴一社區60歲以上老人有1460人,獨居、孤寡老人、殘障群體等特殊人群數131人。過去,社區里只有一間日間照料中心,對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支撐有限。
2019年,在當地民政等部門的支持下,社區開始嘗試“家政+養老”融合服務發展新模式,引入家政企業,將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改造升級為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可提供上門照料、康復護理、陪護、助浴、助潔、助急、精神慰藉等個性化的服務。
家政服務人員能提供專業的養老服務嗎?這是最開始不少老人和家庭的疑慮。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家政企業加大培訓力度。趙喚芝以前是一名家政服務員,主要是幫客戶打掃衛生。如今,通過公司的培訓,她掌握了養老護理知識,還取得了職業技能等級。
在社區內,包括娛樂、培訓在內的社區活動完全免費,旨在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助餐、助浴、助潔、助行則為低償服務,有償服務主要包括聘請養老護理員等專業服務,這些服務根據市場需求定價,為需要長期或專業照護的家庭提供解決方案。這種融合居家養老和家政服務的社區養老模式,正在鄭州市的26個社區開展運營。
精彩推送
- 做好民生一件事 | 跨界創新“+養老” 守護幸福“夕陽紅”
- 如何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專家學者這樣說
- 一線調研丨枯木也能長新芽?為胡楊林“解渴”他們有妙招
- 高質量發展看中國丨黑龍江:破解讓“冷資源”持續“發熱”的行動密碼
- 抓改革需要有歷史眼光
- 從田間到“指尖” 鄉村快遞的提速有了新秘訣
- 長三角外貿優勢持續鞏固 高端制造與民營經濟齊發力
- 我國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加速落地
- 百年京張 見證鐵路發展國力飛躍
- 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中新網
- 成一事莫留多憾
- “人從眾”模式開啟!中國航展開幕首日兵器館人氣爆棚
- CBA俱樂部杯賽青島賽區開賽 北京北汽收獲開門紅
- 新疆鐵路客發量首次突破4500萬人次
- 并網發電!西藏阿里地區“多功能充電寶”又+1
- 秘魯學者談APEC:中國是全球經濟體系中的關鍵角色
- 進博會上的華商——助力海外產品與中國市場更快更好“相遇”(僑界關注)
- 預防維生素缺乏的好辦法,就藏在一日三餐里 | 吃出健康來
- 部分1分起投 理財產品申購門檻調整
- 金價下跌 金飾跟降
- 加強國際合作 應對氣候變化
- “粵海圖強”兩岸新媒體灣區行在珠海啟動
- 11月13日央行開展233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
- “雙11”廣東省快遞包裹攬投量再創歷史新高
- 中國花樣滑冰隊全力備戰中國杯
- 四川甘孜州:稻城亞丁牛奶海如藍寶石鑲嵌群山
- 教育部部署加強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工作
- 探訪快遞物流基地 奮戰“雙十一”正忙
- 組織自助游有風險 法律責任不能AA制
- 三部門發文嚴禁小學超前超綱教學
- “老”話劇靠什么留住“新”青年
- 【這個城市有點潮】福建武夷山:一葉“大紅袍” 茗香漫青山
- 中新真探:糖尿病都是吃糖太多導致的嗎?
- 李子柒回歸傳播非遺,“抖音精選”上線專題頁展現更多精品內容
- “草原村排”火了
- 中國U19男足主教練:通過“熊貓杯”比賽來考察球員狀態
- 香港消防處攜手內地駐港電信網絡運營商 共促智慧消防建設
- “一帶一路海外工程科普營”走進秘魯:科技人文交流拉近心靈距離
- 貨拉拉“下鄉”記:東北秋菜搭上“互聯網快車”直通大市場
- “雙十一”的中國物流業:向偏遠地區和海外擴容
- 中國寬體客機C929簽約首家用戶 C919和C909新簽130架訂單
- 中證協:2023年證券公司助力實體經濟直接融資6.39萬億元
- 香港首次派代表團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 超3萬人赴會!玉湖冷鏈成都環球美食嘉年華交易火爆
- “秋招”季如何拿下心儀offer?大健康產業創新選擇虛位以待
- (進博故事)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與產業緊密合作共拓全球市場
- 殲-10C飛行表演現場“哇”聲一片
- 航展首日 中國商飛簽下130架飛機訂單
- 航拍江西廬山西海初冬日落 天光湖色交相輝映
- 2024四川國際友城合作與發展大會成都啟幕
- 中國—印尼合格評定合作機制正式建立
- “甘肅(不)土特產”系列文創 受年輕人青睞
- “雙十一”吉林以舊換新推動“暖經濟”升溫
- 三部門:前移防控關口,有效減少幼兒和小學生近視發生
- 貴州雷山苗族民眾歡度苗年和鼓藏節
- 武漢都市圈環線高速建設加速 高家墩大橋啟動頂推施工
- 大衛·貝克漢姆:退役11年后,我依然想念球場
- 八閩風物文創產品亮相第七屆福建文創市集
- 似羊耳又如蒜瓣 云南龍陵首次記錄大花羊耳蒜
- 云岡石窟“音樂窟”因數字化采集封閉一個月
- 農民工遭遇欠薪怎么辦?檢察官支招
- 中新真探:晚上經常起來尿尿是腎不好嗎?
- 東西問丨徐克謙:中國哲學對世界共同面對問題的啟發
- 吳靜:雕塑大師羅丹為何鐘情中國藝術品收藏?
- “海南僑鄉第一宅”迎百年慶典 印尼蔡家后裔:我們的根在這里
- 中國M2增速企穩回升 10月末達7.5%
- 中國個人住房貸款增長出現好轉
- 中國質量協會:空調行業用戶滿意度指數創歷史新高
- 2024中國國際竹產業交易博覽會開幕 上萬件全竹產業鏈產品亮相
- 浙江文化觀察:新時代為什么需要胡公文化?
- 第25屆廣東省體育博覽會專設“十五運成果專區”
- “漫畫人文鄉村”主題漫畫成果展在浙江寧波開展
- 著名僑鄉廈門集美成功轉化人文優勢為高質量發展動能
- 2024江西民營企業100強發布 入圍門檻為43.17億元
- 2024年國際南少林傳統武術大賽在福建泉州開賽
- 上期所:增強一線監管能力 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中新網
- 首屆中亞國家室內田徑邀請賽在烏魯木齊開幕
- 香港成立應用科學大學聯盟
- 澳門居民11日起可在橫琴免費看診拿藥
- 華人武者匈牙利傳武:從少林弟子到特警“總教頭”
- 中國A股周一上漲 半導體板塊持續走強
- 恒榮匯彬:智能AI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 奏響“創新奮進曲” 浙江嘉興吸納社科志愿者1400多人-中新網
- 四川森林滅火專業技能比武啟幕 210名選手賽場一決高下
- 臺商在皮革廠內建生態池 環保二層皮受世界品牌青睞
- 中國電科400余項展品亮相中國航展 全面展示軍工電子全產業鏈
- 杭州兩年內組織至少千名建筑師、工程師“下鄉”服務
- 記者手記:黃土高原窯洞“普查記”
- 中國與摩洛哥校企合作 共建綠色能源與先進材料聯合實驗室
- 浙大黑珍米與蜂蜜雙豐收 大米每公斤售價40元
- 記者手記:在千年古縣岐山當“文物普查員”
- 中國航發攜60余型展品亮相中國航展 近半數為首次公開展示
- 萬里山河路丨運城有一座神奇的七彩鹽湖,是文明搖籃也是網紅打卡地
- 青海:政府購買服務讓四類特殊群體免費收看有線電視
- “雙十一”觀察:銀發族的消費潛力還有多大?
- 中國首發生態公報:收錄浙江洞頭“藍色海灣”整治
- 【烏鎮觀潮】水鄉鏈接世界,遇見智能向善的數字未來
- 一座碼頭:千車出海,萬糧進港
- 他們不曾飛上藍天 卻常年守護著祖國神圣領空
- 一城文韻滿城新丨解碼長城“基因” 磚石間為每座城池找到歸屬